五育融合启新程 劳动教育谱华章——丰泽区组织教师参加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项研修培训

2025-07-07

初夏的龙岩草木葱茏,劳动教育的星火在此燎原。2025615日至21日,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项研修班在龙岩举办,丰泽区18位劳动教育教师参加了研修活动。

文化铸魂:传统智慧激活劳动课堂

    福建中医药大学吴锦忠教授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为切入点,构建“三阶融合”育人模型,为教育工作者呈现了一场将劳动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的思想盛宴。龙岩实践基地吴忠诚教授则依托二十四节气,打造“农事劳作+美食制作+竹艺手作”跨学科链。学员亲身体验“红薯的一生”项目,在测算种植间距(数学)、分析土壤成分(化学)、溯源作物传播史(历史)中,见证学科壁垒的消融。

图片

技术赋能:AI破解劳动教育困局

    面对“校园打扫、手工、家务”的传统固化模式,德化五小涂培坤校长以“数智化劳动教育体系”破局,从课程革新中以必修课夯实基础,选修课开设无人机种植等前沿内容,涂校长更是以场景贯通,实现如“校园AI药圃监测+家庭药膳任务卡+社区5G课堂”全域覆盖。学员纷纷感慨“当孩子用平板扫描草药病害时,技术真正成为探究世界的眼睛。”

图片

体系构建:从国旗台到全球视野

     许丽美教授以国旗班为例展示了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深度咬合。通过双师协同,教官指导旗杆维护(技能),教师融入国旗历史(德育);把过程评价以礼服熨烫视频存入成长档案,责任意识在细节中沉淀。林冰冰副教授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德国的木工课程培养工程思维,芬兰的烘焙课程将化学与经济学素养进行了融合,这无不启示我们劳动教育需要同时注重职业导向和生活素养的培养。

图片

落地有声:百名教师的共识与行动

     结业研讨中,三大行动纲领成为共识:我们将以节气为线,串联农事、美食、手工艺,构建跨学科主题链;以技术为翼,借AI工具释放创造力,坚守“成长记录优于分数评价”;以协同为基,联动家校社,让香囊制作、竹编工艺等地方特色课程从课堂延续生活。研讨中老师们有感而发:“劳动教育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让学科知识在泥土里发芽。”“当孩子捧起亲手种植的薄荷,眼里的光便是育人的最佳答案。”

图片


                    图文:林美华(东星实小)


编校:伍奕虹


初审:黄冬英


复审:陈晓云


终审:庄松辉








图片


阅读177
分享